期刊简介
本刊是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工作人才沟通学术思想、交流学术经验的园地。报道有创造性的最新科研论文和研究简讯。包括学科有:人工器官和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效应,生物信息与控制;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仪器;中医工程;临床工程等。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及其他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8-80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7/R
邮发代号: 82-7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4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国际刊号:0258-8021
- 国内刊号:11-20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生物序列比对算法与图形硬件加速研究
探索准确、高效、低成本、通用性并存的生物序列比对方法.将点阵图算法、启发式算法等各种序列比对算法中准确性高的动态规划算法在计算机中实现,并通过流模型将其映射到图形硬件上,以实现算法加速;通过数据库比对搜索实例,进行比对时间和每秒百万次格点更新(MCUPS)性能值评测.结果表明,该加速算法在保证比对准确性的同时,能较大地提高比对速度.与目前快的启发式算法相比,比对平均加速为18倍,高加速可达28倍.......
作者:张林;柴惠;沃立科;沃兴德 刊期: 2011- 06
-
自适应干扰对消的大鼠视觉诱发电位提取
研究大鼠的视觉诱发电位对认知人类视觉机理和疾病发生的位置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得大鼠视觉刺激诱发电位的特征信息,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用于自适应干扰对消的大鼠视觉诱发电位信号采集方案,在大鼠初级视皮层不同位置和深度分别植入检测电极和干扰参考电极,有效提取了同源干扰信号.并基于该方案进行了大鼠视觉诱发电位的快速提取研究.仿真实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案实现自适应干扰对消,信噪比提高约6dB,能够有效......
作者:万红;王超;李光廷;张春燕;刘新玉;师黎 刊期: 2011- 06
-
不同浓度BMSCs联合壳聚糖导管对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比较
比较不同浓度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壳聚糖导管移植物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中的修复作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分别以104/mL(A组)、106/mL(B组)和108/mL(C组)的浓度联合壳聚糖导管植入大鼠T8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中;术后12周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大脑皮层、损伤平面以下刺激时均能在腓肠肌内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中皮层潜伏期C组短于A组,皮层振幅B、C组大于......
作者:杨阳;陈雪;李奕;陈颖;高银峰;宋戈;王晓冬 刊期: 2011- 06
-
一种电阻抗图像与CT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研究一种电阻抗功能图像与CT结构图像相融合的方法,获得既能反映电阻抗分布又能反映组织结构的医学图像.以人体呼吸过程的电阻抗图像及胸部CT图像的融合为例,首先采用disk算子对CT图像滤波,再用canny算子提取CT图像轮廓,将提取后的结构图像构建EIT正问题模型,并进行正问题求解,更新灵敏度矩阵,且基于共轭梯度算法重建EIT图像,然后用小波算法将EIT图像与CT结构图像进行融合.在融合图像中,电阻......
作者:陈晓艳;李健楠;王化祥 刊期: 2011- 06
-
基于时频分析的T波交替检测算法的研究
心电的T波交替现象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已成为预测心脏猝死的一个无创的临床指标.当前T波交替分析常用谱分析方法,为弥补其不具备时间分辨率的不足,本研究提出一种鲁棒的基于时频分析的微伏级T波交替检测算法:通过心电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提取时域T波序列,计算其在选定时频区域的能量谱;然后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分析方法,检测微伏级T波交替现象.经仿真实验、欧洲ST-T数据及临床检测实验,本算法对......
作者:万相奎;骆德汉;张军;谢富兰 刊期: 2011- 06
-
生理曲度变直与正常的颈椎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建立生理曲度变直和曲度正常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与分析.选取颈椎曲度变直患者采集CT数据,采用专用生物力学有限元软件构建高质量颈椎全节段模型,然后采用基于离散微分属性的体网格变形技术,将变直模型映射生成曲度正常模型,在进行有限元模型的验证后,用相同边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曲度变直模型活动度范围比正常范围减少16%~28%,应力增加4%~90%,C3-C4和C4-C5小关节、钩突关......
作者:魏威;廖胜辉;赖震;费骏 刊期: 2011- 06
-
药物功能模式相似度及其聚类
对现有已知药物的功能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发现其可能的新应用,指导联合用药或预测药物的未知毒副作用.提出将药物化学结构信息和GO注释信息结合,分析药物功能模式相似度.药物化学结构和GO注释信息下载自DrugBank数据库,其中GO注释信息包括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定位等3个分支.计算现有4886种药物的功能模式相似度,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基于Tanimoto系数计算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度,基于语义分......
作者:王志刚;陈鑫;谢丽芳;杨啸林;张正国 刊期: 2011- 06
-
基于脑电棘波频次的癫痫发作预测算法
癫痫发作预测是近年来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课题.预测癫痫发作可以使医护人员或患者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棘波是基本的阵发性异常脑电活动,在分析和统计癫痫发作前期和发作期棘波频次不同表现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一种基于脑电棘波频次的癫痫预测算法.对脑电进行滤波以去掉高频干扰后,采用形态学滤波器检测脑电棘波数目,并计算各段脑电中棘波出现的频次,后根据棘波频次的变化预测......
作者:李淑芳;周卫东;袁琦;蔡冬梅 刊期: 2011- 06
-
纳秒脉冲诱导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恢复的实验研究
将纳秒脉冲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荧光萃灭后肿瘤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情况,以研究纳秒脉冲对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变化的影响.经纳秒脉冲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荧光恢复率显著增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处理组的荧光恢复率都达到对照组的3倍以上.此外,处理组肿瘤细胞的荧光漂白恢复率随脉冲个数的增加而升高.实验结果表明,纳秒脉冲促进了肿瘤细......
作者:姚陈果;郭飞;李成祥;肖德友;唐丽灵 刊期: 2011- 06
-
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溶胶沉积的实验研究
研究人体呼吸道内气溶胶沉积规律,对于认识有毒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提高治疗药物气溶胶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人体上呼吸道的实验模型,在呼吸流量为30L/min的状态下,分别对粒径为0.3和6.5μm的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沉积进行实验研究,分析气溶胶在上呼吸道内的沉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在咽、喉和气管位置存留较多;气溶胶粒径对其在上呼吸道内的沉积模式影响较小,两种......
作者:赵秀国;徐新喜;孙栋;刘亚军;谭树林 刊期: 2011- 06
动态资讯
- 1 一种分割脑磁共振图像的改进FCM聚类算法
- 2 基于投影的视网膜眼底图像视盘检测方法
- 3 模拟脑肿瘤生长动态的细胞自动机研究
- 4 基于正交频率脉冲编码激励的软组织粘弹性定量测量
- 5 单壁碳纳米管无纺膜表面的PEG修饰及蛋白质吸附研究
- 6 模拟足拇展肌与拇收肌移位吻接术生物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 7 松质骨粘弹性性质的实验研究
- 8 生物反应器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进展
- 9 口腔修复体模型曲面局部变形设计研究与实现
- 10 超声多普勒信号准平稳分段的研究
- 11 膝内翻引起胫骨平台内侧骨质增生的模拟
- 12 脉冲磁场对大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 13 采用低频旋转磁场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行性研究
- 14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析
- 15 中风后大脑网络的改变
- 16 一种基于皮层成像的自动眼电伪迹去除方法
- 17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
- 18 持续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 19 经颅磁刺激对握力影响机理的初步研究
- 20 瓣后血流湍流剪应力在体无创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