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工作人才沟通学术思想、交流学术经验的园地。报道有创造性的最新科研论文和研究简讯。包括学科有:人工器官和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效应,生物信息与控制;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仪器;中医工程;临床工程等。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及其他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8-80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7/R
邮发代号: 82-7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4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国际刊号:0258-8021
- 国内刊号:11-20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利用超声图像的分形特征评估妊娠期胎盘功能
利用超声仪器得到孕妇妊娠期的胎盘B型超声图像,然后根据分数布朗运动模型对图像进行分形处理,提取出用以胎盘分级的分形特征参数,并结合临床医学专家的判断,利用模糊分类法,建立起胎盘功能的自动分级规则.通过106例胎盘图像的分析,结果表明:胎盘B型超声图像的分形特征可以有效地表征胎盘的功能状况,从而使胎盘功能的无损自动分级成为可能,因此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翔;汪源源;王威琪;常才;刘智 刊期: 2002- 06
-
利用图像相关法测量骨拉伸弹性模量随试件厚度的变化规律
本文采用在拉伸试件上选取双视场的方法,提高图像相关方法的应变测量精度.利用此方法测试牛骨拉伸弹性模量随试件厚度的变化,测试发现拉伸弹性模量随试件厚度的减小而减小,但非单调减小.分析认为这种尺度依赖性决定于骨的微观结构和成份.......
作者:侯振德;徐莲云 刊期: 2002- 06
-
界面间隙对假体周围骨小梁结构的影响
我们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将骨自优化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法相结合,研究了骨-假体界面间隙及摩擦系数对假体周围骨再造的影响.研究表明界面间隙的大小对假体周围骨再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动物实验和临床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假体周围再造的小梁骨的结构是可以变化的.一种是在假体周围有环绕假体的骨性结构,骨小梁如辐条状与这种骨结构相连而形成的有轴心辐条结构;另一种是在假体周围没有骨性结构,骨小梁直接与假体相连而形......
作者:朱兴华;郭同彤;苏继军 刊期: 2002- 06
-
骨动态压电响应的测试研究
测量应力波在骨内传播时骨的压电电位响应是困难的,困难之处在于电位参考点的选定.电位参考点必须是一个电位保持恒定的点.当应力波在骨内部传播时,应力波传及的部位都会产生压电电位变化,不存在电位保持恒定的部位.本文利用屏蔽内电位恒定的特点,将参考点移出骨试件选在屏蔽层上,解决了上述困难,测出了骨的压电电位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压电电位决定于应力梯度而不是应力,而且骨受拉伸时其压电电位(绝对值)大于受压缩时的......
作者:侯振德;钱民全 刊期: 2002- 06
-
皮肤表层微循环氧输运的数值研究
本研究建议了一种数学模型来研究皮肤外层氧的输运特性,它包括表皮和真皮乳头中的各个组织层及微循环.特别针对外界为一个标准大气压的空气和外界无氧两种情况下氧分压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文中进一步对血流速度发生变化时所引发的皮肤微循环非稳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从空气中通过扩散输运所获取的氧仅限于表皮角化层,而不能到达表皮生发层.我们还认识到,微血管中血流率影响了......
作者:陈伟;陆夕云;庄礼贤;王文 刊期: 2002- 06
-
几何尺寸组织定量分析法测量动脉壁静态工作应变
本文利用生物组织固定技术,发展了一种直接测量动脉壁内应变分布的方法:组织定量应变分析法.并用该方法测量了白兔颈动脉壁在50mmHg、100mmHg、150mmHg、200mmHg模拟生理载荷状态下的应变分布.将测量结果与应用张开角应变分析法得到的理论应变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组织定量应变分析法直接测量的环向应变分布与由理论分析得到的环向应变分布较为一致.这表明组织定量应变分析法是一个可行的直......
作者:李晓阳;曾衍钧;K.Hayashi 刊期: 2002- 06
-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聚吡咯膜植入试验
了解大鼠神经组织对长期埋入其中的聚吡咯膜的生物学反应,同时观察聚吡咯涂层的硅胶管作为桥接物,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能性.在硅胶管内壁用电化学方法合成聚吡咯膜管涂层,并以桥接方法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24周,对再生组织进行电生理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和计量学统计.在聚吡咯膜长期植入缺损神经期间,实验动物仅出现轻微炎症反应;聚吡咯膜管中可见到再生神经;聚吡咯膜管内再生的神经在电生理学、组织......
作者:王晓冬;顾晓松;张沛云;彭聿平;陈树建;袁春伟 刊期: 2002- 06
-
存储混合型缓释体系动力学模型
本文针对目前存储混合型缓释体系的释放动力学模型假设多、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探讨该体系的释放机理,并建立动力学模型以期为实际剂型研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将化学工程的传递原理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分析了药物在膜内的扩散过程,建立了非稳态条件下当药物初始装填量大于其在聚合物膜内饱和溶解度时的存储混合型缓释体系的释放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巯嘌呤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摩尔比为:乙烯/乙烯醇=44/56)组成的存储......
作者:石巍;张国亮;张凤宝 刊期: 2002- 06
-
等离子体处理的丝素蛋白作为人内皮细胞培养基质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在等离子体处理后的丝素蛋白膜表面的生长情况.方法:等离子体由气体射频放电产生,工作气体为SO2和NH3;材料表面元素进行XPS分析;用MTT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细胞生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细胞内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结果:SO2和NH3等离子体处理后,丝素蛋白膜表面分别被磺酸化和氨基化,并均能促进HUVEC细胞生长,而且对细胞形态和产生Ⅷ凝血因子的功能......
作者:杨新林;王俐勇;顾晋伟;朱鹤孙 刊期: 2002- 06
-
一种新型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体外实验
本实验以聚乳酸和O-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并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携带寡核苷酸转染TJ905人脑胶质瘤细胞,并通过RT-PCR方法对细胞的转染情况作了一系列的体外检测.结果表明,携带寡核苷酸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能有效地转染TJ905人脑胶质瘤细胞,同时也能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细胞中端粒......
作者:常津;刘海峰;许晓秋;原续波;姚康德;尤永平;蒲佩玉 刊期: 2002- 06
动态资讯
- 1 纳米MnZn铁氧体微粒的磁热效应和细胞毒性
- 2 基于神经元颜色拮抗与动态编码的轮廓检测方法
- 3 基于XML技术的正常人脑MRI图像数据库
- 4 二维弹性动脉瘤模型的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与分析
- 5 超声基因药物传递新方法的研究与评估
- 6 驾驶人背部肌肉负荷定量研究
- 7 脑脊液分流流量传感器研发
- 8 基于自适应噪声完整聚合经验模态分解-极限学习机的短期血糖预测
- 9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 10 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人工骨在模拟体液浸泡环境下的行为研究
- 11 基于眼动实验的显著目标检测图像库构建
- 12 人体皮下肿瘤微波反射特性的解析表示
- 13 虚拟结肠镜的计算机辅助检测研究
- 14 基于乳腺肿瘤模型的感应式磁声成像正问题研究
- 15 基于正交匹配追踪及加速近端梯度的人体三维重建
- 16 面向心电信号去噪的正交小波构造方法
- 17 基于改进型迭代NR的磁感应断层成像图像重建算法
- 18 用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纤维蛋白原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吸附
- 19 一种韧性的胃电信号传导速率估计方法
- 20 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疝补片的制备与表征